从工作站到工作站——记我的窗台改造计划(下)

连接多台设备 书接上回,在我的主机和外设组装放置完成之后,我需要把它们连接起来,才能让它们正常工作。首先是基本的连线,这部分只需要按照基本常识连接外设和主机就可以了。总之屏幕使用HDMI转VGA连接(显示器只能VGA/DVI,无HDMI),音频则通过HDMI转VGA的转接头分出,键鼠使用USB(都5202年了还有PS/2?),其余不多赘述。 在我成功让屏幕显示出电脑画面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笔记本还在吃灰。该如何才嗯利用起来呢?首先我需要想办法将一个HDMI和至少一个USB连接到笔记本。直接连接并非难事,毕竟我的笔记本仍然保留了这些接口,但是一次性接两根线?这也太不优雅了!于是我弄来一个Type-C转HDMI+USB+Type-C的惠普拓展坞,约二三十块解决。 但是即使这样能够把笔记本连上外设,每次想要切换回台式机时,我仍然需要拔下两根线缆,再弯腰够到台式机背后,将它们插上。很显然,仍然不够优雅。于是花70我买了一个KVM切换器,将外设、台式机和笔记本的拓展坞都接在这个黑色的小盒子上。这么一来,在我需要切换机器的时候,只需要按键就好了。顺便一提,我曾短暂拥有过一台Nokia Lumia 950,经过测试,其Continuum功能也可以正常使用。 事后我又发现了问题——我在切换到笔记本后,台式机会由于显示器断开而把窗口布局弄得一团乱,于是我又花十几块买了一个“挂机宝”,即能在充当显卡欺骗器的同时输出HDMI信号的小东西。 总的来说,如果我现在需要将任何带有C口的设备接入我的整个系统,我只需要一插,一按,一切就切换完成了。 电视盒子 根据前一篇的开头,这面窗户正对着我的床,也就是说一块27寸的巨大显示器在安装完毕后,正对着我的床。如果能够躺在床上直接看电视,那可多是一件美事!看电视首先要有电视盒子\O/!于是,我通过我一位远在新疆的网友Senc,弄来了一个刷入了Slimbox TV的运营商盒子,花了我50块。在此非常感谢Senc,如果不是他的网站崩了我肯定会加进友链的。顺带一提:在此之后一位印度网友注意到我们国内的电视盒子物美价廉,于是我用同样的方案给他刷了一台。至于盒子的软件,如我前面所说,它运行的是Slimbox TV作业系统,是一个类原生的Android TV,至少非常符合我的期望。我给盒子安装了KODI,这样它就能观看我服务器的影视库了。(近期有听说OpenELEC这个东西,是一个只能运行KODI的小玩意,可是我担心有其他流媒体功能的缺失所以没有更换到该系统)。这套电视系统唯一的遗憾是,由于过烂的显示器,所有杜比视界+HDR10的资源全部变成紫绿紫绿的,即使在我支持杜比视界的RX480上也会这样。当然,这也就说明我可以放心购买不支持杜比视界的电视盒子,果断放弃Apple TV,省下一大笔钱。 音频切换器 有一天的新疆朋友告诉我这个电视盒子有杜比,于是我在电视盒子上打开Spotify试音,不知不觉就顺着整个收藏听了起来。事后我想,如果能在这套窗台设备上听我Apple Music的资料库而不用等待电脑开机,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我又花了20购买了一个四进一出的音频切换器,它的每一个输入和输出都支持3.5耳机口和双莲花。我让1口接入HDMI转VGA的转接头,这样就可以让KVM切换器的所有音频都通过1口进入切换器。3口则接出来一根3.5音频线,另一头空着,随时等待任何其他设备。至于2口,稍后再说。 光碟机 大概是几个月前开始,我染上了购买CD。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一旦购买了一张专辑的实体载体,就如同完全将里面的音乐牢牢握在手里一样。然而,仅仅是握在手里而没法听也是不行的。我原本的计划是用一台光碟随身听或者体积小的桌面光碟机,然而家里的索尼光碟随身听已经放坏了,老人家里正好又有一台客厅用的光碟机,已经吃灰多年,试机发现还能用,VFD荧光屏也很好看,唯一问题是体积大点。 我看遍了我的窗台,发现在目前的布局下,最好的方案是在打印机下面架空一块空间放光碟机。于是就这样,我花了40定了一个显示器木质垫高架,把我的打印机架起来,下面放着一台2000年代初的光碟机。这台光碟机由于年代老旧,不支持蓝光碟,甚至只有三莲花和色差输出,所以用它来看电影几乎没有意义。于是我买来双莲花线将这台上古光碟机接到了前文中切换器空着的2口上。 副屏 在平时的编程和学习当中,时常会有抄写,或者一边查询资料一边动手操作的情况,这时如果来回切换窗口则会浪费不少时间,如果分屏,则会浪费不少工作空间。这时一块副屏则是非常实用的。 屏幕方面,我原本考虑过魔改笔记本屏,但突然发现了墙角吃灰的旧显示器(上篇提到过)。这台显示器是我的朋友白送的,分辨率高达1440*900,还有一处白色坏点。但是毕竟是白捡的,还挑什么呢? 正好这个显示器支持挂壁,所以我直接买了一个办公桌隔板挂显示器的架子,效果如图: 至于接线,如果我没有那台笔记本的话,我就只需要把显示器接上显卡即可了。然而,目前的我需要这台显示器接入一个四进一出的KVM切换器,并随之切换信号源。既然切换器上唯一的HDMI,或者说唯一的视频口已经被占用了,那就只有USB是可用的了,而且是USB 2.0。 在这样的速率下想要进行视频画面输出,只能使用一些需要专用驱动的USB外置显卡了。我最初的选择是MT-Viki生产的VGA虚拟显卡,虽然能用,然而其接口接触不良,画面也严重掉帧,在macOS下支持不佳,只能复制主显示器的画面。之后我换了一个HP的Displaylink外置显卡,它原本使用DVI接口,但赠送了DVI转VGA的转接头,这个显卡使用Displaylink的通用驱动,macOS下支持更好,并且掉帧问题也得到了基本解决。如此一来,副屏接线完成。 未来打算 写这些文章距离我的改造开始动工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期间我的最初改造计划也经历了不少完善,包括但不限于副屏、光碟机等。未来半年到两年内,在我搬走之前,这个窗台还会继续改进。 比如,我的光碟机不支持音量调节,我可能会买一个音量调节旋钮,或者索性换一台功能更全的蓝光机(毕竟也就一台一百左右)。 再如,我可能会把这个便宜的主显示器换成更好的2K 90Hz或者更高,当然色彩才是我的主要评判标准(我个人对帧率不敏感)。 又如,未来我会随着学校搬迁,从这个出租屋里搬走,我很可能需要重新对整个区域进行布局放下我的设备,届时很可能就不再是窗台了。 总之,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吧。

善终

任何事都是有始有终的,大家往往在一场闹剧后各奔东西。在人们评价一段感情、一段经历时,常会这么说。 在有本能冲动时需动用理性细细斟酌。这也是有些人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我希望自己所做的。 好的事物总是很抢手的,轮不到我。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真理。 于是,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时,一段还没浮出水面的情感冲动就这样化为一张纸条,迎来被所有人遗忘的善终。

从工作站到工作站——记我的窗台改造(上)

改造前 我的房间有一扇大窗户,中午太阳会从那里照进来,打在窗台上,打在我正对窗户的床上。 在这里打代码、打游戏,那是再舒服不过了。于是前不久正逢寒假,我对这方天地动了心思。 电脑主机 想要整台台式机的话,首先你需要一台主机。配置方面,我根据目标预算(单主机800以内),决定使用E3v5处理器,具体则选择了没有核显的E3-1240 v5(50左右)。这么一来主板就很难挑了,最终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使用惠普的Z240工作站准系统(350含运费)。 正好当时也有打算装上黑苹果玩玩,顺便也是圆几年前的梦,于是显卡自然就是张老AMD,具体就是我找朋友面交了一张RX480(自用不是矿,价格300)。如果想做到比较完美,一张型号合适的无线网卡也是必要的,我买了一张BCM94360家族的网卡,插上转接卡,在黑苹果下的确能够免驱。固态直接安上两根256GB的英特尔760P m.2固态(价格200),后期加上一块500G机械(来历是找熟人50收了三好一坏共四块盘)。内存条则是价格上的一大败笔,我最初错买了RECC内存条,最后应急在电脑城以70一根的价格买了两根威刚8G DDR4 2133(别问我为什么频率这么低,问就是E3只能到这么高)。 折腾半天点亮了机器,我首先装上了朋友帮忙精简和预装软件的Windows 10 1809(虽然后期由于软件兼容性原因还是更新到了22H2),之后在网友CodeCrafter的帮助下装上了macOS Sonoma。 至此,电脑主机算是整好了。这也就是我的头一台工作站。 给电子垃圾当爷供 有了这么一台工作站之后,我就可以继续我的窗台改造计划。 键盘我买了一把二手的上古樱桃茶轴(价格70,甚至是老键帽,Windows徽标键还是Windows 7的图标),虽然老,但能用而且成色怪好的。 鼠标并不是我很在意的东西,所以随手抓来一个买笔记本送的戴尔有线鼠标,虽然显然太轻了,但还是那句话,能用就行。 显示器我原本使用一个白捡的1440*900瑕疵屏试机,之后80块从卖我机械硬盘的哥们那捡来一个1080P 60fps的上古HKC老屏。虽然显示效果一般,但仍然是够用的。 音响则是从闲鱼淘来了一对价值40的惠普2101音响,音质超出我对该价格水平下的预期,除了高频不纯以外还算能听。 至此,我的台式机和外设安装完成。 余下的我会抽空另写一篇。

游重庆(下)
游重庆(下)

又过一年,学校里的时间也接近期末,终于我记起了我的博客,以及一篇欠着的文章。 直接切入正题,我刚刚起床,昨晚的火锅就起了效,这绝对是我头一次由于过度辛辣而遇到排泄困难。也是奇怪,明明吃的时候不觉得辣(甚至不如成都火锅辣),反倒睡一觉起来觉得难受。成都火锅起效并不快,吃时不觉得辣,吃完后劲足,然而重庆的起效甚至更慢,在你快要觉得失望时出其不意地攻击你。 解决了火锅相关的后续问题之后,我们直接前往了解放碑,途中买了两杯饮料,说实话还不错。解放碑毕竟只是一个碑,故我们拍照打卡之后便离开了。 一大早艰难的排泄也把凌晨的火锅消耗殆尽,于是看完解放碑后,我们就随意找了一家重庆小面过早。 这家面馆就在前往洪崖洞的路上,于是我们索性继续前行,观摩白天的洪崖洞。 虽然没有夜晚灯光的加持,但洪崖洞依旧热闹。其依山而建的特性也造就了一种拥挤繁华的感觉。 看完洪崖洞,我们酒店附近的景点也看得差不多了。根据的士司机的引导,我们定了一条余下时间的参观路线,以便让我们尽可能少绕路,少花钱坐车。 根据我们的安排,我们首先去了重庆一处有名的扶梯,体验当地地形孕育的独特公共交通方式。这条扶梯据说是最长的单段扶梯,经过测试可以刷交通联合卡乘梯,意味着扶梯的确是当地的一种公共交通方式。 虽然这已经是单段扶梯中最长的王中王了,但我还是没有体验到这里真正意义上最长的扶梯,或许再去的时候可以问问当地网友? 鹅岭二场 乘坐扶梯上下一个来回,过到马路对面坐公交车,就可以直达鹅岭二厂。我们好不容易挤上了车,正当我疑惑为什么公交车小得跟机场接机小客车一样时,车子开进了一条盘山路,于是我终于反应过来,正常尺寸的公交车根本开不进来。(很遗憾,此处图片缺失) 公交实在太挤了,以至于我们提前一站下了车。爬了一段楼梯,转弯走几步,鹅岭二厂映入眼帘。然而我实在不理解,一个刻意翻修的复古工厂,或者现在是商业街,是如何成为一处景点的。于是直到离开,我只拍了两张意义不明的楼房照片。 事实上,我直到回了武汉才了解到就在鹅岭二厂附近还有一处合我胃口的景点——鹅岭公园。可惜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原路返回,一路下山去看轻轨穿楼了。这也是我如此笃定要再去一次重庆的原因之一。 下山 一路下山,想不到是此行最有趣的环节之一,果然过程一般都比结果更好享受。下山路上我们一路穿过居民楼(是的,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正经的游客路线会穿过居民楼的楼梯道,据说另一条线路还会穿过餐馆)、私人经营的麻花小店(鹅岭二场饮料铺,主营饮料,但店主家人做的麻花还挺好吃,有计划多买一点)、山里的楼梯小路、盘山马路,终于,李子坝轻轨站出现了。 我们继续进入这栋楼,在一个图书馆里仰视轻轨穿楼,随后下到一楼,来到马路对面拍摄。 (轻轨穿楼视频截图) 小吃街 轻轨穿楼参观完毕,我们的整个计划基本已经走完了,还剩一个小吃街,于是我们直接拦的前往。我的母亲在小吃街买到了最爱的怪味胡豆,然后我们找了家不太正宗的餐馆吃了饭,便离开了。唯一值得写的便是重庆特有地形导致我们直接从一楼的小吃街上楼进入商城负一层。 返程 返程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写的,没有飞机餐,没有记住机型。那么作为补偿,我在此谈谈我对重庆的看法。总的来说,重庆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城市(如果你腿还行的话),景区散落在城市各地,可以边走边玩,怎么玩都能顺路。 我会考虑有时间再去一趟重庆,和网友Kent碰碰面,去把没去到的景点再看看,尝尝更正宗的重庆小面……

游重庆(上)

事先声明,我并不希望这整个博客变成一个游记和旅游攻略的网站,特别是变成一个富于川渝地区的游记的网站,但我今年似乎一直处于不断重复的生活当中。即便是存在些许巨大的改变(比如升入高中一类的),也仅仅是把一年的重复生活分为两段而已。总的来说,这大半年中一切有趣的事无非就是不断地去往外地,以及一些胡思乱想,而这些胡思乱想的内容也就是我把堆积下来的几篇游记忙完之后该写写的。 那么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吧! 前往重庆大概是这个月初的事情,重庆算是一个迄今为止令我难忘的国内城市,故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写写。 去之前 这次的出游又在一个很反常的时间,然而根据成都的经验不难猜到其中的原因:我们再次抢到了票,而且又是JJ20。 我们的运气真好,不仅事后得知此行的时机正赶上重庆凉爽而短暂的秋天,而且这还是2024年JJ20的最后一站。 这次我们的准备时间依然很长,但是仍然没有做任何攻略,一路等到了十一月。 十一月的一个周末,我的母亲和我开车到达近乎空无一人的机场,坐上了前往重庆的飞机…… 去程 显然飞机这部分并没有什么值得赘述。这只是一班普普通通的航班,由于时间安排并没有飞机餐。我们没有携带任何托运行李,所以抵达后的流程异常顺利。 很显然,这里的人们非常欢迎林俊杰和他的观众们。 抵达 我们提前预约了接机服务,一路送到演唱会所在的体育场,由此便可看出时间之紧。于是我们一路赶忙出机场,找车,上车。车子刚刚走到建筑多一些的地方,我就领略到这个立体城市的一角——错综复杂的立交匝道从车顶上飞过,前方明明是高架桥,一旁却又是一个山坡,坡顶则是一片新天地。 然而经过几小时的飞行,加之头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我不久就睡着了,再次醒来已经位于市中心。接机车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转悠许久,才最终来到了位于另一片郊区的体育场附近。 演唱会 这次演唱会观众也不少,但重庆场相对成都和我们于今年暑假看过的兰州场来说,秩序好得多。 来不及耽误,我们随着人流一路挤进体育场大门,在绕场大半圈后终于找到了我们的入口。 (糊就糊吧,能看就行) 然而即便这样我们还是由于一些插曲导致极其慌乱,最终我在楼梯口处看着演唱会在《记得》的歌声中开场。 这次演唱会也是顺利推广了一下蔡宥绮的歌。即使我的母亲说兰州场也有唱过,但至少我是刚刚开始注意到,这些歌还不错。 这次演唱会整体来讲比较完美,但针对我们个人来说,这个座位真的非常难受,包括视角太远太偏、被挡雨棚挡住无人机表演。 关于演唱会,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啰嗦的,毕竟已经看过两次了,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新加入的水雾和无人机效果,但是我们的座位实在是难以完美体验到这些精心准备的内容。总之,演唱会结束后,我们拿着战利品,乘二号线几乎坐完全线,到达解放碑附近,然后回酒店。没错,我们甚至经过了李子坝,也正因此,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录制了长达数十分钟的前展。 视频太长,为节省服务器空间和各位的时间,就不上传了。 冰箱贴、洪崖洞 我们不甘心就这么度过来到重庆的唯一一个晚上,加之还没有吃晚饭,于是安置好行李和床铺之后,我们就出门四处转转。出酒店不久,我们首先看到了解放碑,正好碰上报时。一座高大的钟楼甚至有电脑合成的报时语音,并且能够传播数百米远,这么一看它确实挺震撼。 我们一路前往洪崖洞,途中在经过一处天桥时,我们在桥头买了几个冰箱贴(现在吸在我的服务器机箱上)。 经过天桥之后,其实就离洪崖洞不远了。我们继续步行一百来米,来到了一个空旷处。导航提示我们这里就是目的地洪崖洞了,然而这里只有一处破旧的两楼平房,一旁则是一排护栏,下面似乎是江水,哦不……那是个悬崖,而那平房则是洪崖洞的尖尖。在平原地区待惯了的我习惯性地忽略了重庆抽象的地形,于是当时急不可耐的我强烈要求先把欠了几个小时的晚饭解决,即便现在已经是夜宵了。就这样,我们错过了洪崖洞的夜景。 大刀张火锅 既然已经错过了此行关键目的之一的洪崖洞夜景,那就不可再错过另一大目的——重庆火锅。 我们就地来到了位于洪崖洞最顶端的大刀张火锅。与成都一样的是,这里也有不少听完演唱会便慕名而来的食客。我们找到最靠近江边的角落坐下。也不知是不是由于已经转钟许久,来人稀少,这家火锅店的服务还不赖。 这里的火锅比成都的稍辣一些,菜品花样少一大截,但是质量却很好。我们点了鸳鸯锅,但它的清汤锅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分。重庆火锅的辣并没有令我失望,让我头一次体会到什么是辣到排泄时屁股疼。 吃完火锅之后,我们还是不死心地走到了已经熄灯关门的洪崖洞,在黑灯瞎火中隐约看到了它的真面目。 有关火锅太辣的后果和之后包括重游洪崖洞在内的各种经历都发生在第二天,我都会放在另一篇。

博客终于恢复了,但是

前段时间,我将我的博客迁移到了自己的服务器上。本以为这样我就可以获得更自主可靠的平台来表达,然而我的博客却由于内网穿透问题迟迟开不起来。直到今天,刚刚,我才通过一家公益FRP使博客重新上线。 博客离线期间,我冒出过许多点子,以至于现在反而不知道从什么写起。或许应该把这些旧想法筛选再筛选,精简到自己能承担为止?亦或者重新来过?那就视情况吧……

游成都(下)

书接上回,我们看完演唱会就回酒店休息了。 我们原本安排第二天起个早床,去杜甫草堂看看,但是由于头一天睡得太晚,所以自然就泡汤了。第二天,我八点多才醒来。胡乱洗漱过早后,我们打算到酒店后面转转,这样才能体现一千多一晚上的价值。然而不久后我们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度假区,酒店背后是餐馆,再往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郊区公园。让我打个比方,一个人来武汉旅游,不去黄鹤楼,偏要去金银湖散步,这当然是无法理解的。另外再加上酒店退房时间马上就到了,于是我们立即清东西退房离开了。 五里关火锅和巷子里的打印店 附近别无去处,唯一的选择便是坐车去市区,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到达市区时大概率已是饭点了,于是我们选择直接前往我的成都网友事先推荐给我的火锅店之一——五里关火锅。 由于我一向爱吃火锅,一知道要去四川,就立马下决心要去那边尝尝正宗火锅什么味,于是早在出发数月前,我就已经把那位网友家附近的火锅店位置摸清了。在我们前往郊区度假区的途中,我们还问了的士司机本地人吃火锅的位置,然而司机的答复则是:遍地都是,自己也说不上来。 终于来到火锅店,这家店位于市中心的一条小路的路口,生意很好,也不乏前来挑战辣味的外地游客。由于还没到饭点,外加前面还排着几桌,我们便到对面的巷子里闲逛。 途中我们突然想起需要打印些东西,于是就近找到一家正在店门口聚餐的打印店里。这家店原本在我眼里只是平平无奇的,它只是在巷子口的一个带卷帘门的传统门面里,我们原本也只是为了办事才来到这里。好巧不巧。我的母亲需要在打印前和家里商量一些事,于是我就在店铺附近乱看起来。最终,这家店门口的玻璃柜吸引了我。这是一个在十年前的数码店里常见的展示柜,里面放着的是一些手机配件和一些旧机子,各种功能机、塞班手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晚期几大功能机厂商应该都是用的塞班系统)、Windows Phone(柜子里的是诺基亚Lumia,苟延残喘期间造就的最后辉煌)、一台iPhone、早期安卓和五六年前三星的安卓翻盖机(我曾在它刚退出之时于机场见过有人使用它),如果眼睛够尖,你甚至会在柜子靠下的地方发现一台摩托罗拉的bb机。作为一个非常痴迷于老旧电子设备的死宅,我承认当时的确有种把整个柜子直接抱走的冲动,最终碍于身处闹市区的光天化日之下,我只能带走一张照片。 慢慢从打印店转悠回去,我们又在火锅店门口坐了一会儿。就在我们边上,几个人谈论着抢票一类的事。……等等?没错,林俊杰粉丝的势力已经大范围渗透到了本地的火锅店里,视野范围之内,就有三批人疑似演唱会观众了。 静坐等候许久,终于进到店内,我们点了一份网络上的套餐,再加了一堆菜,然后……调佐料。本地火锅的蘸料本身没什么特色,有特色的是一条提示,根据提示,这家店建议你直接蘸点香油,从辣味锅底里捞出来就吃。调完佐料,终于开吃了。遗憾的是,火锅照片是隔着袋子拍的,所以效果很差。 吃完火锅,我们剩余的时间绝对不够再去杜甫草堂了,即便去了也只能胡乱看看,浪费门票,于是由于我是个公园爱好者,我们只好去人民公园看看。 实话实说全国各地的公园都差不多,除了有一片热闹的地方据说可以体会一下本地的风土人情。鉴于此,我打算直接上图。 逛完公园我们就直接直奔双流机场赶返程飞机。 返程 我们从双流机场出发,乘四川航空(实际是很多航空公司共有的一个航班)的空客A321开始返程路途。 我们在飞机上再一次吃上了飞机餐(神中神),空乘甚至提供了老干妈用来拌饭,老干妈拌饭,更加神中神! 吃过晚饭,我再次拿出作业,不久飞机落地,我的成都之旅在作业中告一段落。

游成都(上)

这件事已经发生近两周了。我最近实在太忙,直到上周五才开始写文章前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则是到第二周周一才抽出空来。 无论如何,请允许我尽可能快速地进入话题。 起因 为什么我会在非寒暑假期间前往成都呢?这解释起来有点离谱。 众所周知,去年到今年,林俊杰一直在搞JJ20演唱会,我身处大城市,所以林俊杰必然来过我的所在地,但是由于湖北九省通衢这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特性(?)武汉场一票难求,于是作为林粉我和我妈自然也就只能在场外蹲一蹲了事。 事后大家自然都不爽,我妈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处抢票。接下来大家必然是猜得到的,我妈抢到了成都场…… 纠结和准备工作 考虑到今年武汉的四调改为三调,我们犹豫了两晚上到底要不要退票,最终想着机会难得,一咬牙熬过了退票的最后期限。 接下来我们就一条心开始规划了,然而我和我妈都是办事效率极低的人,所以这规划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几乎无效,当然也算是提前预习了成都的吃喝玩乐。 芜湖起飞 2024年3月某个周六,我们一大清早前往天河机场,乘东航一架波音飞机飞到成都天府机场。为了周末按时完成作业,我在飞机上做了一整张物理卷子,然后吃了点航班提供的热早点(飞机餐还是真神),顺便把随身带着的《1984》看完了(收获颇深,我计划发一篇读后感)。 到达天府机场后,我们花了很久才到市区,我在车上睡了一觉,然后还用掉了手机一小半的电量。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笑话了:成都天府机场到任何城市都只需2小时,包括成都。 我们一路坐车到春熙路,也就是市中心。 落地第一顿 到达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我的一位成都网友,他给我推荐了一个他自己常去的商场,并告诉我那里的负一楼吃的很多,于是我们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然而,就像你在江汉路随处可见KFC一样,这个商场的负一楼并没有几个本地小吃店。最终我们只是吃了点日式牛肉饭(这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 第一日下午的闲逛和消费 来到成都的第一印象是:到处都是“老妈兔头”,以至于我开始认为这个招牌的性质可能就类似于“兰州牛肉拉面”,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只要能做出这样东西,都可以随意挂上这面招牌。面对如此多的兔头店铺,我只能再次询问那位本地网友。他推荐了一家自己常去买兔头的卤菜店,恰好离春熙路不远(这位老哥就住在非常市中心的位置)。于是我们穿过了半条春熙路,期间发现这里居然还保留了我妈2013年来成都是拍过的塑像。 离开春熙路后我们穿过对面一个隐蔽的巷子,在另一端的马路斜对面找到了这家店。很好,我们最终消费了一堆兔头、一碗夫妻肺片、一大堆毫无性价比的鸭舌。 买完卤菜的我们也必然不可能去酒店干坐着,于是我们选择去成都的另一条商业街:宽窄巷子。 如果说春熙路对应武汉的江汉路,那么宽窄巷子只能说户部巷都不如,算是汉口里一类的地方。我们一出地铁站就被吓到了,这种仿得古色古香的新建筑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最终我们穿过了半条宽巷子,半条窄巷子,毫无消费地穿过这片闹事,到另一头打车。只能说,整个下来还不如在酒店干坐着。 吃掉本地卤菜 由于我们是为了演唱会而来,所以酒店就定在了离演唱会场馆较近的一个郊区度假区。我们再次朝天府机场的方向开去,但这次并没有走太久。 接下来是常规的入住。这时已经有不少来看演唱会的人聚集起来了。 酒店的房间乍一看提供了很多高科技,但是仔细玩玩实际却经不起推敲,很可惜,没人会想到给自己住的酒店拍张照。那就让我描述描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撤硕一个非常大的荣耀电视,然而当你打开它后,你会发现一个只有一些固定内容的CIBN电视界面映入眼帘,甚至系统桌面和语音助手都已经被禁用掉。来到床边上,你会看到一个智能音箱,然而,这就是个三无杂牌货,你看不到任何品牌信息,哈对了,下一段我想细讲一下这个音响。 这个智能音箱的系统是经过酒店定制的,唤醒词是被修改的,音响仅仅只是自带了桌面和语音助手、QQ音乐、爱奇艺几样东西。其实不难发现这个音响实际上是安卓系统的,稍加观察就可以进到安卓的蓝牙设置,或者调出AOSP键盘。我甚至可以从它浓厚的Material Design一代的味道中推测出这个系统大约在安卓5到7之间。然而我全程都没有找到绕过密码进入安卓原生设置的方法。 好吧看完音响让我们来炫卤菜! 首先是夫妻肺片。我来成都前就是夫妻肺片爱好者,来到成都后除了火锅最想尝尝的就是夫妻肺片了。然而我们买到的这碗只能说令我有些失望。首先,打开碗盖基本看不见辣椒油,液体佐料放得奇少。第二,吃完面上一层肉之后,下面全是我最讨厌的芹菜,足足半碗! 此外当天晚上我们还吃了两个兔头,对此我的评价是:整体来讲确实好吃,就是脑花不咋地。不过我的母亲说她上次在路边摊买的兔头非常新鲜,以至于脑花可以嚼出油来,非常好吃,没尝到新鲜货也算是这次的遗憾之一。 演唱会 胡乱吃了点卤菜作为晚饭,我们立马就出门赶演唱会去了。作为此行的根本目的,我们是一点也不敢迟到。 这个酒店里很多来看演唱会的外地人,大家从同一天小路穿过草丛,踩泥巴,来到安检处插队。 此时安检处已经人挤人,事后我们得知是安检过于严格导致的。 过了一会,人群终于开始向前挪动,事后我们得知,成都主办方在放弃口碑和推迟之间选择了安检摆烂。这就导致我们进场后前排有人直接掏出自拍杆。 漫长等待后,终于进到现场。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的位置在最边上,距离票价便宜一百多的看台只有十几米。 演唱会一直持续到很晚,我们直接回酒店,清点战利品,休息了。 第二天更精彩,我将另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