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作站到工作站——记我的窗台改造计划(下)
连接多台设备 书接上回,在我的主机和外设组装放置完成之后,我需要把它们连接起来,才能让它们正常工作。首先是基本的连线,这部分只需要按照基本常识连接外设和主机就可以了。总之屏幕使用HDMI转VGA连接(显示器只能VGA/DVI,无HDMI),音频则通过HDMI转VGA的转接头分出,键鼠使用USB(都5202年了还有PS/2?),其余不多赘述。 在我成功让屏幕显示出电脑画面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笔记本还在吃灰。该如何才嗯利用起来呢?首先我需要想办法将一个HDMI和至少一个USB连接到笔记本。直接连接并非难事,毕竟我的笔记本仍然保留了这些接口,但是一次性接两根线?这也太不优雅了!于是我弄来一个Type-C转HDMI+USB+Type-C的惠普拓展坞,约二三十块解决。 但是即使这样能够把笔记本连上外设,每次想要切换回台式机时,我仍然需要拔下两根线缆,再弯腰够到台式机背后,将它们插上。很显然,仍然不够优雅。于是花70我买了一个KVM切换器,将外设、台式机和笔记本的拓展坞都接在这个黑色的小盒子上。这么一来,在我需要切换机器的时候,只需要按键就好了。顺便一提,我曾短暂拥有过一台Nokia Lumia 950,经过测试,其Continuum功能也可以正常使用。 事后我又发现了问题——我在切换到笔记本后,台式机会由于显示器断开而把窗口布局弄得一团乱,于是我又花十几块买了一个“挂机宝”,即能在充当显卡欺骗器的同时输出HDMI信号的小东西。 总的来说,如果我现在需要将任何带有C口的设备接入我的整个系统,我只需要一插,一按,一切就切换完成了。 电视盒子 根据前一篇的开头,这面窗户正对着我的床,也就是说一块27寸的巨大显示器在安装完毕后,正对着我的床。如果能够躺在床上直接看电视,那可多是一件美事!看电视首先要有电视盒子\O/!于是,我通过我一位远在新疆的网友Senc,弄来了一个刷入了Slimbox TV的运营商盒子,花了我50块。在此非常感谢Senc,如果不是他的网站崩了我肯定会加进友链的。顺带一提:在此之后一位印度网友注意到我们国内的电视盒子物美价廉,于是我用同样的方案给他刷了一台。至于盒子的软件,如我前面所说,它运行的是Slimbox TV作业系统,是一个类原生的Android TV,至少非常符合我的期望。我给盒子安装了KODI,这样它就能观看我服务器的影视库了。(近期有听说OpenELEC这个东西,是一个只能运行KODI的小玩意,可是我担心有其他流媒体功能的缺失所以没有更换到该系统)。这套电视系统唯一的遗憾是,由于过烂的显示器,所有杜比视界+HDR10的资源全部变成紫绿紫绿的,即使在我支持杜比视界的RX480上也会这样。当然,这也就说明我可以放心购买不支持杜比视界的电视盒子,果断放弃Apple TV,省下一大笔钱。 音频切换器 有一天的新疆朋友告诉我这个电视盒子有杜比,于是我在电视盒子上打开Spotify试音,不知不觉就顺着整个收藏听了起来。事后我想,如果能在这套窗台设备上听我Apple Music的资料库而不用等待电脑开机,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我又花了20购买了一个四进一出的音频切换器,它的每一个输入和输出都支持3.5耳机口和双莲花。我让1口接入HDMI转VGA的转接头,这样就可以让KVM切换器的所有音频都通过1口进入切换器。3口则接出来一根3.5音频线,另一头空着,随时等待任何其他设备。至于2口,稍后再说。 光碟机 大概是几个月前开始,我染上了购买CD。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一旦购买了一张专辑的实体载体,就如同完全将里面的音乐牢牢握在手里一样。然而,仅仅是握在手里而没法听也是不行的。我原本的计划是用一台光碟随身听或者体积小的桌面光碟机,然而家里的索尼光碟随身听已经放坏了,老人家里正好又有一台客厅用的光碟机,已经吃灰多年,试机发现还能用,VFD荧光屏也很好看,唯一问题是体积大点。 我看遍了我的窗台,发现在目前的布局下,最好的方案是在打印机下面架空一块空间放光碟机。于是就这样,我花了40定了一个显示器木质垫高架,把我的打印机架起来,下面放着一台2000年代初的光碟机。这台光碟机由于年代老旧,不支持蓝光碟,甚至只有三莲花和色差输出,所以用它来看电影几乎没有意义。于是我买来双莲花线将这台上古光碟机接到了前文中切换器空着的2口上。 副屏 在平时的编程和学习当中,时常会有抄写,或者一边查询资料一边动手操作的情况,这时如果来回切换窗口则会浪费不少时间,如果分屏,则会浪费不少工作空间。这时一块副屏则是非常实用的。 屏幕方面,我原本考虑过魔改笔记本屏,但突然发现了墙角吃灰的旧显示器(上篇提到过)。这台显示器是我的朋友白送的,分辨率高达1440*900,还有一处白色坏点。但是毕竟是白捡的,还挑什么呢? 正好这个显示器支持挂壁,所以我直接买了一个办公桌隔板挂显示器的架子,效果如图: 至于接线,如果我没有那台笔记本的话,我就只需要把显示器接上显卡即可了。然而,目前的我需要这台显示器接入一个四进一出的KVM切换器,并随之切换信号源。既然切换器上唯一的HDMI,或者说唯一的视频口已经被占用了,那就只有USB是可用的了,而且是USB 2.0。 在这样的速率下想要进行视频画面输出,只能使用一些需要专用驱动的USB外置显卡了。我最初的选择是MT-Viki生产的VGA虚拟显卡,虽然能用,然而其接口接触不良,画面也严重掉帧,在macOS下支持不佳,只能复制主显示器的画面。之后我换了一个HP的Displaylink外置显卡,它原本使用DVI接口,但赠送了DVI转VGA的转接头,这个显卡使用Displaylink的通用驱动,macOS下支持更好,并且掉帧问题也得到了基本解决。如此一来,副屏接线完成。 未来打算 写这些文章距离我的改造开始动工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期间我的最初改造计划也经历了不少完善,包括但不限于副屏、光碟机等。未来半年到两年内,在我搬走之前,这个窗台还会继续改进。 比如,我的光碟机不支持音量调节,我可能会买一个音量调节旋钮,或者索性换一台功能更全的蓝光机(毕竟也就一台一百左右)。 再如,我可能会把这个便宜的主显示器换成更好的2K 90Hz或者更高,当然色彩才是我的主要评判标准(我个人对帧率不敏感)。 又如,未来我会随着学校搬迁,从这个出租屋里搬走,我很可能需要重新对整个区域进行布局放下我的设备,届时很可能就不再是窗台了。 总之,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吧。